中国政府网|繁体|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企业专属空间|专属空间注册|登录|注册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武汉市知识产权局

2020年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索  引  号: MB1552560/2020-824552 分      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0-04-27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名     称: 2020年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部署的各项市场监管工作任务,按照总局、省局工作安排,坚持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牢固“四大安全”底线,保安全固发展根基,强监管稳市场秩序,优服务激主体活力,全力构建市场监管“大保障、大改革、大监管、大服务、大融合”体系,促进营商环境优质化,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作出积极贡献。

一、更大力度强化安全监管

(一)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监管,开展重点食品、重要环节质量提升行动,专项治理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食品安全问题,实施“明厨亮灶”提升工程,守护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大幅度提高幼儿园、小学“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加强养老机构、社区幸福食堂监管,完善农贸市场快检平台功能。督促食品生产流通企业、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推动5000户小餐饮提档升级,乳制品、婴幼儿食品、肉制品企业自查报告率率先实现100%,在产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100%,完成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量每千人4批次的目标,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98%以上,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

(二)严守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底线。深入贯彻实施《药品管理法》和《疫苗法》,切实做到“严”字当头,把“四个最严”落到实处。加强药品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坚持运用现场检查的手段,以日常监管规范药品经营、使用行为,排查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以专项监督狠抓特殊药品、疫苗、中药饮片方面突出问题的整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自治、举报投诉、科普宣传等在社会共治中的作用。完善药品抽检机制,提高抽检随机性和针对性,全年完成药品监督抽检3千批次。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安全警戒效能,增强监测工作的社会效益。加强化妆品安全日常监管,规范企业进货渠道、购销台账、索证索票行为,完善相关制度。分级分类监管全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对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品种、诊断试剂实施重点监管。

(三)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继续专项整治“超期未检、检验不合格”特种设备,保持特种设备“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违法行为,重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监督检查率100%,实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全面推行气瓶充装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电梯“应急处置+监管”、“物联网+监管”、“保险+服务”等应用试点,扩大电梯等特种设备保险覆盖面,提升电梯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确保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重要节假日特种设备安全,确保涉及民生、人员密集场所、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高风险特种设备安全,确保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为零。

(四)严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建立产(商)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监管机制,制定全市重点监管目录并组织实施。加大对取消许可、3C管理产品的抽查频次,扩大监管覆盖面,强化问题整改和查处。督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履行质量安全承诺,获证企业监管率100%,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6千批次,不合格市场主体处置率100%。开展问题产品专项整治和区域集中整治,在电线电缆、一次性餐饮具行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试点,探索开展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产品抽检信息公示长效机制,实施检测机构人员、检验抽查对象品种“双随机”的产品质量抽检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更大力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持续压缩企业开办环节和时间,向全市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印章刻制服务,将刻制印章环节并入营业执照申领环节,企业开办环节减至2个,时间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在自贸区武汉片区和国家级功能区试点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信息申报承诺制,编制禁设区域清单,清单外,免于提交租赁协议、房产权属证明等文件,登记机关对申报承诺的地址进行形式审查后予以登记。深入开展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建立企业名称争议快速调处机制,提高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水平。加大市场主体梯次培育力度,做大做强市场主体,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

(六)进一步便利市场准营。深化“四十五证合一”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在自贸区武汉片区率先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逐步在全市对所有涉及市场主体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加速企业“准营”步伐。严格执行压减后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简化目录内产品审批程序,推进“一企一证”改革和“告知承诺”,减少产品准入限制。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开展部分低风险食品告知承诺制许可试点,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简化许可流程、缩短许可审查和发证时限,提升食品经营许可工作便利化、智能化水平。

(七)进一步优化登记审批服务。深化“四办”改革,梳理发布商事登记和审批“四办”事项清单,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完善“一次办”服务机制,提高“网上办”比例,提升商事服务效能。在试点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基础上,推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提高注销便利化程度。全面实行企业登记注册形式审查制度,建立“审核合一、一人通办”机制,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审批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制度。全面推行市场主体全程电子化登记,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实现网上登记办照“零见面”和“一次不用跑”。

三、更大力度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八)高质量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保护强化、运用促进、创造提升、环境优化等5大工程,全面完成发明专利量320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200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商标注册申请量50000件、有效注册商标140000件、中国驰名商标110件等硬指标,支撑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障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打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收官之战,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检查验收。

(九)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构建完成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运营生态、知识产权运营金融、知识产权大保护等四大体系。在我市优势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价值专利池和专利组合。强化商标注册指导和驰名商标创建,提升企业商标品牌创造、培育、运用能力。正式对外运行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好专利预审、确权“绿色通道”,探索将专利预审领域扩展到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确保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市占比提升到较高水平。

(十)高水平保护知识产权。落实好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依法确立知识产权协作协调机制和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为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检验鉴定技术支撑,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实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快速反应、严格保护、有效维权。

四、更大力度加强监管执法

(十一)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探索在特定领域借助检测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力量,参与辅助抽查工作。全年抽查企业比例不低于企业总量5%,随机抽查事项完成率100%,抽查结果公示率100%。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深化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导市、区各部门动态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公示并落实年度抽查计划。推动全市随机抽查监管系统与省级平台深度对接融合,推动实现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常态化,制定武汉市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出台《武汉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实施办法》,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

(十二)加强信用监管。修订完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信用监管制度,出台市市场监管局信用分类管理办法,规范化开展信用监管工作。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进一步整合市场监管部门内部涉企信息数据来源和归集渠道流程,在全市持续推广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探索推进与“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对接共享。全力开展2019年度年报公示工作,推动企业年报公示工作再上新台阶。规范主体登记行为,筛查2017年度和2018年度未年报企业,对符合吊销情形的企业启动吊销程序。

(十三)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实施农贸市场建设达标工程,加强市场环境卫生改造,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全面推进动产抵押登记工作,动态监管“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开展2020“网剑行动”,加强电商平台监管,深入实施网络监测,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服务规范电商发展。强化广告导向监管,精准监测,靶向治理,不断净化广告市场环境,指导服务广告产业发展,推动广告产业提质升级。加强民生、安全领域计量器具监管,开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抽查1000批次,不合格企业整改率100%;加强能效、水效标识检查,依法查处虚标企业。强化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加大认证活动、检验检测机构、强制性认证产品、认证活动和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买卖认证证书、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

(十四)加强消费维权保护。开展通信行业等重点领域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做出有利于民生的服务承诺。加强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发展12315消费维权直通车,设立12315服务站,促进消费纠纷“近投诉、快处置、速和解”。实现12315五线合一,消费投诉按期办结率100%。强化12315数据分析应用,为行政执法提供“靶向式”监管信息支持。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提示警示,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加强行政指导和行政约谈,推动消费环境不断净化。组织开展好2020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纪念活动。

(十五)加强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整治转供电环节加价收费行为,查处各类违规涉企收费行为。专项检查教育收费问题,开展药品价格治理,检查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情况,严肃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加大不正当竞争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查处一批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侵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件。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决清理废除和防止出台排除、限制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深化无传销创建,挤压传销生存土壤,确保无新增涉传区域。

(十六)加强重大案件查办。围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市场和重点商品加大执法力度,抓源头、挖窝点,查处一批关系民生、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为,查办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依法公示行政处罚信息,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打击违规经营的高压态势,全力净化市场环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贸市场内的黑恶势力,依法查处各类市场违法行为

五、更大力度推进质量提升

(十七)突出抓好企业质量提升。依托全市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基地、园区,打造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注册登记于一体的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完成200家中小企业能力提升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建立市、区两级“武汉名品”培育梯队,持续推动“武汉名品”认证工作。加强质量强市建设,引导各区深入开展质量强区工作。持续开展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和服务行业满意度测评。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质量奖、湖北省长江质量奖评定,按规定开展武汉市市长质量奖评定工作。

(十八)突出抓好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协同推进标准化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企业将自有优势技术转化为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支持制定含有必要专利的标准。完善涵盖全市7大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42项、地方标准40项、团体标准15项以上。建设标准化创新和服务平台,与“武汉名品”认证相结合,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提升工作,营造“优标优质优价”市场环境。集中清理市级地方标准,提高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十九)突出抓好质量基础服务。统筹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湖北)武汉园区建设,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武汉开发区加快建设进度。聚焦检验检测领域,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以上质量技术中心2个。大力推行绿色产品、绿色市场、教育服务等高端品质认证,引导企业取得相关国际体系和服务认证。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项以上。全面优化计量服务,开展“计量精准服务企业行”,深入推进能源计量工作。

六、更大力度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二十)全面强化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常抓不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以《准则》和《条例》为标尺,坚决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组织做好非公党建工作。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二十一)全面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强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指导各区局完善“局队合一”管理体制。推进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改革实施工作,制定干部履职尽责管理办法,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实务培训,提高风险隐患排查能力、安全监管能力、执法专业化能力。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直属机构队伍建设,发挥直属机构技术支撑作用。

(二十二)全面提升法治保障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和指导,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法治培训力度,提升法治思维和执法办案能力。开展《武汉市标准化管理办法》《武汉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等政府规章的立法调研,推进立法项目的立项和调研起草等工作。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建立全局执法证件管理档案,全面开展执法证件清理工作。

(二十三)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和新闻宣传能力。着力提升市场监管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抓好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对突发事件预案,抓实抓细监管措施,坚决防止市场监管领域出现“灰犀牛”问题和“黑天鹅”事件。加强舆情监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导向性,传播市场监管正能量。

(二十四)全面提升综合保障能力。优化再造政务流程,加强督查督办,提升政务运转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规范预算执行,保障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加快推进已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的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加强调研分析,做好统计工作。梳理总结“十三五”市场监管工作,启动我市“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建立数据中台,推动实现各类业务数据汇集、梳理和融合,结合区块链技术搭建业务中台,建设综合监管应用平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计量测试检定研究、标准化研究、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度量衡管理、食品化妆品检验、药品医疗器械检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个体私营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专业技术特点和优势,不断增强技术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市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发布时间:2020-04-27 |  来源: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