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持续发挥信用监管基础护航作用。近日,市局部署全市信用监管年度重点工作,聚焦信息公示、双随机抽查、信用约束与修复、信用+智慧监管等业务场景,以信用提升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信用监管机制、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经营主体信息公示服务。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记录覆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状况,加强信用信息数据应用。实现与人社、统计、海关、商务、外汇、税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多报合一”,将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纳入市场监管年报一并填报,探索对非主观故意填错年报的经营主体,允许在年报结束后一定时间内有条件地修改。开展年报服务月行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强化对大型企业、特种设备生产企业等“重点主体”指导。
二是持续规范双随机涉企行政检查。修订《武汉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办法》。持续推进“一单、两库、一指引”规范化、精准化。强化抽查计划管理,建立年度抽查计划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实施公示信息专项抽查。优化差异化监管机制,探索实现“不查、少查、重点查”,通过标签化管理探索实施触发式监管。全面推广使用双随机移动端,实现移动监管“指尖管”“掌上查”。扩大“一业一查”覆盖范围,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整合一类事项、编制一份指引,切实减少对企业打扰。
三是不断丰富信用监管服务举措。编制信用合规建设、轻微差错免列异“指导清单”。探索对守信经营主体实施正向激励措施。健全市场监管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行动,在处罚、列严等过程中推广“三书一指南同步送”,探索“变更修复联合办”,推广使用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通过智能系统对已补报年报未移出异常等影响信用情形的失信主体点对点预警提示。
四是创新拓展信用监管数字化场景。丰富“信用+智慧”监管业务场景,将信用监管数据纳入智慧监管基础运用,推动各业务条线充分使用。迭代升级风险预警等板块,预警信息及时推送给监管人员。推动消费者扫码用码,现场扫码即可查询经营户信用信息。完成全国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服务平台企业简化商户收款码开通流程、便利消费者支付,方便企业核查商户信用风险、提升信用管理水平。指导试点区局结合地方特色完成健全信用评价、推进信用合规管理试点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